应太阳集团官网邀请,12月4日,苏州大学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所长王飞教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陈亚红副教授分别为太阳集团官网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和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做了题为《新型结构光场调控机制及大气湍流传输》和《Optical Coherence in Nanophotonice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物理系系主任、光学工程学科带头人张永涛教授主持。
会议上半场,王飞教授从光场调控的维度,介绍新型结构光场的调制原理及光场本身的新奇特性,同时基于新型结构光场的应用,分析了湍流介质中信息传输、获取的过程;随后进一步讲解了湍流介质本身的结构特征和光场与湍流介质作用的物理机制,以及激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输特性和激光与湍流大气相互作用的影响,启发现场师生的思考。
会议下半场,陈亚红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偏振的相关概念,从理论上细致的讲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以及紧聚焦随机光的光学相干性,同时进一步讲解了部分相干和部分极化在纳米尺度上操纵光学场的应用。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研究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专家介绍:
王飞教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学与光子学研究所所长,2008年获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主要从事相干光学、光场调控及光束传输等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光场相干结构、相位、偏振等参量的调控,产生新颖激光光场,研究新型光束在随机介质(如:大气、海水)中的演化特性及其在光学成像、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多年来在Optics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Phys. Rev. A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陈亚红副教授:2018年获苏州大学光学博士学位,2020年获东芬兰大学物理学博士,现任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光学基础研究,目前研究方向为相干与偏振光学、光场调控原理与技术、微纳光学、表面等离激元、光学成像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在Phys. Rev. A, Phys. Rev. Applied, Nanophotonics, PhotoniX, Opt. Lett., Opt. Express, Appl. Phys. Lett.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受邀在Advances in Physics: X, Progress in Optics, 《科学通报》, 《物理学进展》, 《光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7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批美国专利1项。
(图文:徐双双)